1993年的某个夏夜,上海弄堂里,晚风裹挟着沙沙的翻页声穿堂而过;2025年的书桌前,智能台灯的柔光里,同样的声响静静漾开。30多年间,《一课一练》的墨香未改,只是翻阅它的手指,从80后逐渐变成了10后……
近日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十七批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,普陀区企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商标“一课一练”入选。这套教辅书的传奇故事,恰似一份写满时代印记的“成长档案”。
从书页到记忆:一种文化的传承
《一课一练》是跨越不同成长年代的读者都使用过的教辅读物。它是一套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提供给读者的课后自主训练用书,涵盖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几乎所有学科。近五年,《一课一练》动销品种超过200种,年销售码洋稳步增长,2024年实现销售码洋1.2亿元。
多年以来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“大教育”为出版宗旨,坚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教学科研服务,以多出优秀教材及教辅读物、多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、多出社科精品图书为目标,努力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。重点建设的“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”等主要产品线,已成为成规模、成特色的品牌。
该品牌自2000年首次提交“一课一练”商标的注册申请以来,历经多年发展,已成为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教育符号。2015年,《一课一练·数学》漂洋过海,版权输出至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,成为中国教辅“走出去”的典范。2016年,《一课一练·数学》在中国出版协会国际合作委员会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、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输出版、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中获“优秀输出图书奖”。
从课堂到家庭:一本教辅的温度
“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用,已经用了三年了,老品牌了,用着很放心。”市民张女士的话,道出了万千家长的信赖。如果说品牌进化是《一课一练》的“骨架”,那么深入人心的“温度”则是它的“血肉”。自出版以来,《一课一练》凭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、提升学习效率的实用价值,受到了广泛欢迎。
这份信赖,源于精雕细琢的内容。其编写团队汇聚了教研员、一线教师和高校专家,既紧扣教材,又贴近实际教学需求,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适用性。同时,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会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编辑,这种“编发联动”的模式,让编辑在制订修订方案时有了更多的借鉴,提高了图书的市场竞争力,让每一次的修订都更“懂”学生。
这份匠心,更体现在一场主动求变的“自我进化”之中。出版社介绍道:“一课一练的形态从传统纸媒,先后经历了书配磁带、书配光盘、书加二维码、视频课、书配APP、书课包的不断变化,科技进步深刻地影响了《一课一练》的形态变革及服务品质的提升。”
即便是细节之处,也充满了巧思:习题答案单独成册、套袋包装的设计,既方便学生自测,也便于家长管理。即使有极少数读者不慎遗失答案,也可以通过APP下载查看。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,是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关注,也是赢得口碑的秘诀。
岁月流转,当年使用《一课一练》的孩子已为人父母,而这份经典教辅书依然陪伴着新一代学子……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