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版《西游记》里,女唐僧竟和妖精拜了堂! 1981年的中国文艺界,被这“魔改”气得拍案而起,当央视咬牙掏出300万巨款,交给52岁的杨洁导演,要求她拍一部属于中国人的《西游记》。 没想到的是,这笔钱不到三年就“花光”,当查账人员拿起,那本磨卷边的账本时,他们却红着眼圈离开。 日本人瞎拍《西游记》 1978年那央视引进了日本版《西游记》,谁知才播了三集,就被观众骂到停播。 剧中沙僧像个扛锄头的老农,猪八戒瘦得像根豆芽菜,最离谱的是唐僧,居然是个女演员演的,最后还跟妖精拜了堂。
当时文艺圈的老人们气得直拍桌子:“这哪是《西游记》。这是糟践咱们的宝贝!” 1981年冬天,央视紧急召开会议,决定拍一部像样的《西游记》。 杨洁接了硬骨头 这个重任交到了52岁的杨洁身上,领导拍着她的肩膀说:“给你300万,拍好了,你就是给中国人长脸。”这其中的压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
同一批立项的还有《红楼梦》,王扶林导演也领了300万,这在当年可不是小数目,要知道那时工人月薪才三四十块,300万能盖两栋楼了。 1982年春天,剧组在扬州开机,杨洁在动员会上就说:“钱要花在刀刃上,景不能瞎对付,演员不能凑数,但咱自己得省着点。” 这话可不是空谈,就拿选景来吧,为了找花果山,美术组跑了七个省,最后定了贵州的黄果树和湖南的张家界。
拍流沙河,剧组在黄河边蹲了半个月,就为等一个合适的浪头。 后来有观众说,现在看剧里的山水,不像特效堆出来的假景,倒像真的走进了西游记的世界。 为了给观众真实的感受,剧组跑了26个省,连国外的取景地都去了,哪处不是真山真水? 有个30岁的年轻爸爸说,他4岁的孩子现在看这版,照样指着屏幕喊,孙悟空在山里跳呢,这就是实景的魔力。
演员更不用说了,六小龄童为了演好孙悟空,每天凌晨4点起来练眼神,对着蜡烛眨眼睛,练到眼睛红肿。 马德华演猪八戒,天热的时候戏服里能捂出半斤汗,脱下来能拧出水。 现在总有人说,再也找不着,像六小龄童这样的孙悟空了。 可不是么,他带着六百度近视拍戏,打戏里好几次看不清对手,把人家头打破了,就自己偷偷练到半夜,愣是把“火眼金睛”演活了。
钱花光了还被举报 然而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,钱花得比流水还快,1985年夏天,剧组会计拿着账本找杨洁,声音都发颤:“杨导,剩下的钱,顶多够拍半集了。” 可当杨洁赶回北京要钱,一进央视大楼就傻了眼。 原来《红楼梦》剧组早就打了报告,王扶林导演说要建大观园,央视又咬牙给了300万,这会儿账上比脸都干净。
偏偏在这个时候,有人还写了匿名信举报:“杨洁带着剧组全国游山玩水,300万全糟蹋了!” 查账的人来那天,剧组正在云南石林拍“三打白骨精”。 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老会计,一脸严肃地说:“把账本、报销单全拿出来。” 会计递过去的账本,纸页都磨卷了边,老会计翻着翻着,眉头就皱起来了。
300万花了三年,最大的一笔支出是去四川九寨沟的差旅费,可附页里贴着一张纸条:“全体人员徒步20公里,节省租车费80元”。 他抬头问:“你们剧组多少人?” 杨洁说:“算上演员、场务,一共42个。” 老会计又翻到一笔支出:“买了10斤猪肉,花了12块5?” 场务老周解释到:“那是给六小龄童补身体的,他吊威亚摔了,胳膊肿得像馒头,还硬撑着拍戏。”
“平时大伙儿顿顿是咸菜就馒头,五毛钱的伙食标准,在广州拍的时候,一人六个饺子就算改善生活了。” 后来查账的人跟着剧组拍了两天,他们沉默了。 他们看见唯一的摄影师王崇秋(杨洁的爱人)被绑在椅子上,由八个小伙子拉着绳子吊到二楼,就为拍个镇元大仙升天的镜头。 看见马德华穿着几十斤重的猪八戒行头,在40度的太阳底下打滚,中暑了灌瓶藿香正气水接着来。
晚上住的是林场的破木屋,床板上全是虫子,大伙儿就垫着报纸睡。 临走前,老会计拉着杨洁的手说:“杨导,这账不用查了,回去我给台里写报告,你们不是游山玩水,是在拼命啊!” 可钱的事儿还是没解决,台里说实在没钱,让剧组先停拍。 铁道部送来救命钱 杨洁急得满嘴起泡,她知道一停就可能再也拍不下去了,因为演员们都是借调来的,各单位还等着人回去呢。
这时剧组里开始有人收拾行李,马德华偷偷抹眼泪:“好不容易找到点感觉,这就要散了?” 六小龄童把自己关在屋里,对着镜子里的“美猴王”发呆。 好在他们剧组里的李鸿昌,在这关键时候救了他们,他是剧组的制片副主任,平时话不多。 这天突然找到杨洁:“杨导,我老家兖州有个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,我认识他们的副政委回金龙,要不咱去试试?”
杨洁当时没抱啥希望,可死马也得当活马医,李鸿昌拉上刚演完唐僧的徐少华就上了火车,徐少华背着一背包录像带,里面是已经拍好的几集片段。 到了兖州,回金龙一开始还挺犹豫:“我们是修铁路的,拿钱拍电视剧,合适吗?” 李鸿昌没多说,拉着他去了职工俱乐部,把录像带往放映机里一塞。 当看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镜头时,俱乐部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回金龙一拍大腿:“这戏拍得好!咱中国人就得有这股精气神,我去找局长说。” 没过三天,好消息传来:工程局愿意赞助300万,巧合的是,电视剧制作中心也凑了300万。 杨洁在电话里听到这消息,当场就哭了,那是她拍《西游记》以来,第一次掉眼泪。 后来杨洁总说,得好好谢谢李鸿昌,可怎么谢呢?剧组又没钱发奖金。 最后她就给李鸿昌安排了七个角色:蜈蚣精、黑虎精、多目怪……既能让老伙计过把戏瘾,又省了请演员的钱,一举两得。
这事儿后来被观众扒出来,都笑说“杨导太会过日子了”。 吊威亚靠绳子 有了钱,剧组像打了鸡血,可难题还是一茬接一茬。 就说那台唯一的摄像机吧,苏联产的老古董,分辨率低得可怜,拍出来的画面总发虚。 王崇秋想拍个孙悟空腾空的镜头,当时还没吊威亚的设备,他们就找了根尼龙绳,让六小龄童抓着绳子跳,他扛着摄像机跟着跑,拍了27遍才拍成。
说到吊威亚这,简直就是拿命在赌,那时没人懂这技术,杨洁带着王崇秋去香港TVB偷师,看人家拍金庸剧怎么吊,回来自己琢磨,用尼龙绳当威亚,找了几个壮小伙子拉着。 有次拍沙僧闫怀礼升天,绳子突然断了,170多斤的他咚一声砸在王崇秋头上,俩人当场就晕过去了。 醒来后,闫怀礼第一句话是:“机器没摔坏吧?”
从那以后,每次吊完威亚,大伙儿都要互相击掌,活着下来就算赢。 唐僧换了三任 拍这部戏,演员的事也没少让杨洁头疼,光唐僧换了三任。 第一任汪粤,拍了三集被老师叫回去了,说“演和尚影响戏路”,第二任徐少华,拍着拍着要去考大学,最后找到迟重瑞,他二话没说,剃了光头就进组,这才把唐僧的戏接完。
现在总有人说“以前拍部剧要几年,现在几十天就拍完了”。 可那时光唐僧换人这事儿,就磨了两年,当时剧组认死理:角色不对,宁肯停拍也不凑合。 最委屈的应该是蜘蛛精,主要当时思想保守,剧本里要求穿露脐装,七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躲在屋里哭,说“这哪是拍戏,是丢人”。
杨洁跟她们磨了三天嘴皮子:“咱拍的是神话,蜘蛛精就得有妖精的样,这是艺术。” 最后姑娘们披着纱巾拍,拍肚脐眼吐丝的镜头时,还是找了男演员当裸替。 道具组更是把“省钱”玩到了极致。 孙悟空吃的蟠桃,是纸糊的,外面刷了层红漆,火焰山的火,是用红绸子裹着灯泡晃出来的。
白龙马一开始找不着白马,就用黑马刷白漆,结果一拍过河的戏,马一沾水,白漆掉得像雪花,只能重新刷。 最头疼的还是特效,那时没电脑合成技术,孙悟空变小的镜头,是先拍个大布景,再让六小龄童在小模型前演,最后把两段画面拼起来。 蓝幕抠像技术不懂,就用红布、黄布当背景,结果拍出来的画面,人物边缘总有一圈颜色,像贴上去的纸片人。
有次拍赤脚大仙赴蟠桃会,干冰放多了,拍完戏才发现演员晕在地上,烟雾师抹着汗说:“这哪是拍神话,是闯鬼门关啊!” 三打白骨精观众记了一辈子 1986年春节,《西游记》前11集在央视播出,全国都沸腾了。 大年初一那天,杨洁家的电话被打爆了,全是观众打来的:“杨导,啥时候播后面的?我们等着看呢!” 可没人知道,为了赶在春节播出,剧组熬了多少通宵,王崇秋三天三夜没合眼,眼睛红得像兔子,杨洁给他煮了锅鸡蛋,他剥着剥着就睡着了。 “三打白骨精”这集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深刻。
有个老观众说,那会儿看这集,气得直拍桌子:“唐僧咋这么糊涂!” 现在重看,还是这感觉,哪像有的版本,让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,简直胡闹! 孙悟空最恨的就是白骨精,就因为她,猴子才被冤枉赶走,这份委屈,六小龄童演得入木三分,观众能不记一辈子? 2000块片酬拍出40年传奇 到1988年拍完,剧组整整跑了26个省,拍坏了100多件戏服,磨破了300多双鞋。
原定30集的戏,因为物价涨得厉害,最后杨洁导演忍痛砍成25集,“真假美猴王”这些经典段落,还是10年后拍续集才补上的。 拍摄那6年,剧组没一个人谈过片酬。 六小龄童拍完整个剧,一共拿了2000多块,马德华更少,才1800,可大伙儿不在乎,马德华说:“能让全国观众记住猪八戒,这辈子值了。” 现在总有人算这笔账:这剧播了快40年,重播3000多次,赚的钱怕是能翻一千倍。
可杨洁导演生前总说:“咱拍这个,不是为了赚钱。”她是真没多拿啥,就凭着一股“不能糟蹋经典”的劲儿,硬扛下来了。 为啥再拍不出这样的《西游记》 现在再看86版《西游记》,画面糊得像加了滤镜,特效糙得能看出破绽,可为啥重播3000多次,还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? 去年在一个访谈里看到迟重瑞说的话,突然就明白了。 他说:“我们拍《西游记》,真跟唐僧取经一样,每一步都在渡劫,但心里有个念想,得给后人留点像样的东西。”
就像有观众说的,《亮剑》花900万拍出来,《西游记》花600万,好作品从不是看花钱多少,是看用了多少心。 以前国家穷,可拍出的剧部部经典。现在钱多地是,可好些剧拍完就被忘在脑后。 不是特效不行了,是心思不在戏上了,演员想着综艺捞金,导演盯着流量数据,哪还有当年杨洁剧组那种“用命拍戏”的劲头? 结语 有人问,现在再拍《西游记》,谁能接过六小龄童的金箍棒?我觉得很难,不是演技不行,是少了那份“把角色刻进骨子里”的执着。
就像观音菩萨的扮演者左大玢,拍完戏好些年,还有老乡见了她就磕头,说“”活菩萨来了”,这份信服,是演出来的,更是用真心换回来的。 这哪是拍电视剧,这是用真心在给时代留念想。 难怪查账的人会哭,那账本上记的不是数字,是一群人用热爱和执着,写下来的传奇。
要是你也记得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等《西游记》的日子,不妨点个赞,留句你最难忘的台词,咱也算跟这段历史交个朋友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